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元朝陶瓷艺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元朝陶瓷艺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颜色釉的烧制成功,是元瓷一大突出成就,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和宝石蓝釉,突破了传统的青瓷、白瓷的局面。
琉璃器的制作在元代也得到很***展。南方景德镇窑逐渐成了全国陶瓷生产中心,元代在此设立“浮梁瓷局”,据《陶记略》记载有官、民窑300余座。官窑产品比较精美,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字铭,又称枢府窑。
元代景德镇单色釉瓷器的品种
1、青白瓷。青白瓷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是景德镇瓷器的一种非常主要的品种了,但是元代的青白瓷在胎、釉、造型、装饰等方面都与宋代不一样,并且还出现了一些如执壶、扁执壶、多穆壶等的创新器形。2、白釉瓷。白釉也被称为是卵白釉,在元代,白釉瓷虽然并不是很多,但是却十分精美。3、蓝釉瓷。蓝釉瓷是把钴蓝作为着色剂,在高温之下一次烧成的。蓝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瓷器的一种创新品种。
元代瓷器以景德镇为代表,而景德镇的最大成就是青花的烧制成功。
青花瓷是指在瓷胎上用氧化钴颜料按纹饰图案进行绘画,画好之后再施透明釉,在高温1200度至1300度中一次烧成。器物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青花瓷器发色鲜艳,呈色稳定,纹饰不永褪脱,白地蓝花明净素雅。
在元代,用于烧制霁蓝釉瓷的进口钴料非常珍贵,发色也尚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古代陶工们能烧造出发色稳定、深沉、匀净不晕散的霁蓝釉瓷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元代霁蓝釉瓷主要为 “蓝地白花”,且以云龙纹为多见,光素无纹饰者几乎未见。目前,全世界存世的完整元代霁蓝釉瓷器十分稀少,且主要收藏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扬州博物馆、北京颐和园、日本出光美术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法国吉美博物馆、伊朗国家博物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等。民间私人收藏的元代霁蓝釉瓷则更 是少之又少,寥寥无几。
从造型上看,元代蓝釉瓷,造型端庄挺拔,雄浑雅致,轮廓线条异常秀美。而现代仿品造型头重脚轻,重心高,手感轻盈,表现出两个时代造型工艺上较大的差异。
从纹饰上看,元代龙纹饰刚劲有力,神形兼备,蓝白相间,洁雅明快,艺术感极强,体现了古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风格,而“内府”款梅瓶,龙纹饰比例失调,刻画呆板四肢无力,无形无神,仿制水平极低
从瓷胎上看,元代瓷胎质较为粗糙,瓷胎灰白色或淡红色,铁锈斑点和火石红(黄衣子)常见,且感觉自然,给人以一种老熟、老气感,现代仿品瓷质细腻洁白,火气重,这显示了两个时代在炼瓷土和烧制工艺上的不同。
霁蓝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 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
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
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元朝陶瓷艺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元朝陶瓷艺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ongli-cn.com/post/1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