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陶瓷摆件 > 正文

曹操陶瓷摆件,曹操陶瓷摆件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曹操陶瓷摆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曹操陶瓷摆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三足鼎的寓意?
  2.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三足鼎的寓意

三足鼎是在历史中最早出现的,一开始作为实用器,圆形三足造型相比方形制作难度比较低,而且三足较为四足更为稳定。

后来鼎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作用和意义,三足圆鼎为阳鼎,祭天

曹操陶瓷摆件,曹操陶瓷摆件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足鼎”意思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三方对立。

近义词:鼎足之势、鼎足三分。

曹操陶瓷摆件,曹操陶瓷摆件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反义词:不打自败。

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曹操陶瓷摆件,曹操陶瓷摆件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答案:三足鼎的这个摆件的寓意是象征着一个人说话非常的有诚信,一言九鼎,做事情会让人感觉到非常的可靠。就是非常重要的人,如果没有诚信的话,根本没有办法在这个世界中立足,所有的人在和他合作一次之后,就能够发现他的毛病,就不会再和他有继续的交流。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这种所谓的“机关枪”,名字叫连珠铳,具体是不是我国发明的,没有实证。

戴梓是康熙年间之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聪明无比。朝廷征讨西南不臣,他听说后立刻报名参加,据史书记载,他不久就向上面进献了28连发的“机枪”。

后来朝廷征讨格尔丹等部,他又进献了新式大炮,这种炮比过去的那些厉害很多,曾经在对外战斗中,只是开了几炮敌人就吓得逃散了。

这种火铳和现在的机枪原理完全不同,这种兵器里面,设置了两个发射装置,而一旦按下其中的一个,火药会立马落入下面的装置里面,与此同时,在拉动前面那个发射装置的时候,另外一个也在随之转动,后者配制了生火材料,一旦发生摩擦,就能打出火花,一旦进入弹匣,就能立刻点燃里面的***,然后完成发射。

这种火铳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可以连续发射,而且装弹量大,有近30发!当时的兵器,普遍还停留在刀剑之上,像弓箭虽说可以远距离发射,但是准头较差,威力更不能和火药相比。

另外,这种火铳发射的时候,上面通过瞄准后,准头很好,可以说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

首先,这里就出现了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说当年戴梓压根就没把这种武器上报朝廷。据说他在制作出这种兵器来之后,当天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对他说,如果把这种武器说了出去,以后会死很多人,他的后代也会死的一个不剩。于是他醒来后就决定,只把这种兵器留在家里,而不是上缴给国家。

第二种说法是清史里面流传下来的,说在1674年征讨耿精忠的时候,他曾经将此物献了出来,但是当时皇帝只是很高兴,却并没有说在后来有使用情况,他受到重用,很大程度是和他改良的大炮有关,而大炮确实有使用的记载。

但是清史里面的这种说法,又来自于纪晓岚的记录,而他所记录的事情,又是当年戴梓的后人所说,其中的话根本无法证明,都是不太可信之言。

这事不怪康熙,当时确实有这么一个“机关枪”,但康熙不知道啊,并且还把发明这个的人给流放了,不然光是清朝的武器就能领先世界好几百年。

说起机关枪大家肯定以为这是现代的产物,其实自我国康熙时期就有了机关枪的初代模型,不过当时是叫“连珠火铳”,发明人是清朝的天才发明家戴梓。

戴梓出生于官吏世家,这种出身让戴梓自小就吃穿不愁,可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与一般纨绔子弟不同的是,戴梓喜欢读书,并且最喜欢阅读关于火器方面的书籍。

由于自身喜欢,再加上家里面确实支持,所以青年时期的戴梓就开始研究火器方面的知识,更是在尚未成年的年纪中制造出多种可发射的火器,可见其天分非同一般。

长大后的戴梓受到家里面的影响,决定弃笔从戎,当时正好耿精忠配合吴三桂谋反,康亲王亲自带兵镇压,戴梓就加入到了康亲王的军队中去。

由于戴梓本就是官吏世家,再加上其研究的火器确实有用,所以戴梓在军中颇受尊敬,他也得以在军中不用上阵打仗,只用安心制造武器。

现代机枪

康熙被誉为“千古一帝”,纵然如此,很多人对康熙的一些政策还是不甚满意,比如对于火器的使用,康熙并不积极。

康熙时期有位大臣,叫戴梓,发明了“机关枪”,而康熙却弃之不用,这到底是为什么




戴梓是个火器专家,其人博学多才,上懂天文地理,下知诗画史籍,最突出的才能还是懂机械。

戴梓最大的功绩就是发明了“子母炮”,曾经,来自比利时的南怀仁,夸口说“子母炮”只有比利时人能造,结果,老南花费了一年也没有制造出来,而戴梓只花费了八天时间,就把子母炮发明了出来,康熙很开心,并取名为“威远大将军。”在后来平定准格尔部时,该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戴梓曾经发明了“机关枪”,但这机关枪,康熙并没有***用。这机关枪叫“连珠火铳”,可以连续发弹28发。起初,戴梓把发明推荐给了康亲王,后来康亲王推荐给了康熙。

但是康熙看了这火铳后,问了些情况,然后暂时放弃了使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火铳可以连发28弹没错,但28枪打完后,***和火药需要重新填充。那么此枪威力如何呢?事实证明一般,射程很近,威力普通。

最近一直有流传,康熙时期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种种原因被放弃,因为此事记载于《清史稿》,所以很多人信以为真,这个事可以仔细讲一下。发明了这个所谓“机关枪”的人叫戴梓,杭州人,是清朝前期的火器研制专家,1674年,康亲王杰书率军南征平定三藩,经过杭州时,25岁的戴梓以布衣身份从军,向康亲王献上了连珠火铳法,在军中戴梓立下战功,还师北京后,受到康熙皇帝的召见,授从四品翰林院侍讲学士。

图为康熙年制威远将军炮。

首先戴梓的确有研制火铳一事,因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清楚记载了,纪晓岚和戴梓的后人戴遂堂是好友,向其讲述了戴梓当年曾经试制一支鸟铳的事情,在第19卷里写道:扳一机则火药弹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计二十八发。从这里可以看出,此铳填满***可以连续发射28弹,是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燧发枪,但是《阅微草堂笔记》并没提连珠火铳,所以无法确定戴梓进献的连珠火铳是“机关枪”,还是连续发射的鸟铳是“机关枪”。

图为康熙琵琶鞘枪,英国进献。

在1890年,李恒编纂《国朝耆献类证初编》时,把戴梓向康亲王献连珠火铳一事编进了此书,民国时编《清史稿》引用了此段记载,于是就有了后人以连珠火铳能连发28发弹丸记载为据,认为康熙时期就有了机关枪,或者是类似的机关枪,但是这种枪康亲王有没有献给康熙皇帝,没记载,原因未知,这种枪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更没有制造和使用,所以也谈不上改进,雍正以后满清的火器都是维持现状,技术停滞不前。

《平定准噶尔得胜图》中,火枪对射场景,旁边还有一排火炮。

不过,从研读康熙时期的史料能发现一些端倪,比如《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1715年,山西总兵奏请造子母炮,康熙听后严厉驳回,说,子母炮系八旗火炮,各省概造,断乎不可,从此以后各省都沿袭此例,再也没人提造炮的事了,更别提改进技术之类的,其实康熙很清楚火炮的威力,他把枪炮制造局设置在养心殿内,直接由自己控制,造出来的火器只供皇室和八旗使用,汉军只能最使最差的火器,数量极有限。

乾隆火枪射鹿图。

康熙如果抱着这种思想,能想得到戴梓只是民间普通百姓,一介布衣,就能造出此厉害的杀伤性火器,如果被他人所用,岂还得了,当时戴梓如果把此炮献给的不是康亲王,而是吴三桂,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康熙对火器制造进行了专横的控制,平定三藩后,还把民间所有兵器书籍全被收缴,像《武备志》这样的都列为***,所以火器研制停滞不前,戴梓也被流放辽东,不久死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曹操陶瓷摆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曹操陶瓷摆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