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陶瓷艺术 > 正文

魏晋的陶瓷艺术,魏晋的陶瓷艺术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魏晋陶瓷艺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魏晋的陶瓷艺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魏晋南北朝代表性文物?
  2. 陶瓷砖瓦的演变过程?
  3. 什么年代瓷器陪葬的多?
  4. 古代晋朝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事物么?

魏晋南北朝代表文物

青瓷,两晋南北朝的青瓷几乎代表了这个时期所有的工艺成就。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战乱的时代。虽然时局动荡,但工艺美术的发展并没有停滞不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发展自然是陶瓷。由于陶瓷比铜器、漆器容易制作,又价廉物美,所以很快取而代之,流行开来,其日用器皿被广为应用。主要产地在浙江一带。

陶瓷砖瓦的演变过程?

引言

魏晋的陶瓷艺术,魏晋的陶瓷艺术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在很多考古行动中就发掘出各种各样风格迥异精致优美的陶器,例如彩陶和灰陶等等。

之后的发展中人们在原料的选择和精练,炉窑的改进和烧成温度的提高,以及釉的发现和使用等方面又有新的突破。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就创造了原始瓷器。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原始瓷器的工艺更为成熟,东汉或稍后的魏晋时代完成,由陶向瓷的过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虽然,当时古代人民他们可能跑到很远的地方去选择制陶原料,一般还是就地取材。但已经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选择。他们所用的泥土已经比我们现在用来做砖瓦的泥土更适合于制造陶器了。他们已经知道用淘洗的方法去除泥土里面的砂粒、石灰、草根等杂质。

魏晋的陶瓷艺术,魏晋的陶瓷艺术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然,古代那些红陶、灰陶和黑陶在外观上就不会那样光滑,在断面上就不会那样匀称,在器形上就不会那样规矩,甚至他们已经使用高岭土烧制白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高岭土的国家,创造了独特的白陶艺术,由于高岭土的含铁量都是比较低的,而 Al2O3的含量,又是比较高的。因而它的使用对由陶过渡到瓷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后世我国瓷器的质量的提高同样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瓷器的创制与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关于它的起源问题,过去的瓷器研究者认为始于东汉,或说起源于魏晋。解放后,随着新中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在田野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许多瓷器。这些新获得的瓷器标本,把我国瓷器的创制历史上溯到商代前期。商代瓷器的发现,为探讨我国瓷器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魏晋的陶瓷艺术,魏晋的陶瓷艺术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年代瓷器陪葬的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瓷器生产工艺逐渐成熟,随葬品中瓷器与陶俑平分秋色。唐代墓葬多随葬三彩陶器,这是一种专门用于随葬的明器,色彩鲜艳华丽。

宋代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从这一时期开始,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均已达到相当的高度,随葬品种类日益丰富,不再具有早期墓葬中那种鲜明的时代特色。

古代晋朝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事物么?

当然是“孝”了。《二十四孝》五个故事就是发生在两晋时期。

另外像陶渊明的田园诗,虽然有避世之疑,但不值得称道吗?还有王羲之的书法,谢灵运的诗风。

魏晋风骨,那么多的绝唱,不值得赞叹吗?

造纸、陶瓷、造船等科技的发展,也是可以赞扬吧?

数学专著《九章算数》,遥遥领先当时的世界,大概可以表扬吧?

皇帝嘛,不了解他们的丰功伟绩,就不多嘴了。(怕被骂)

这个话题可真的有点宽泛了。晋朝可以说的事太多了。如果说大事,王睿楼船下益州,石崇斗富也算是人尽皆知了,如果往小里说,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也可以称的上家喻户晓了。今天一诺说点恶心的事吧,满满都是负能量,大家别学。

第一个说说骑曹不记马的故事。

王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为大 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如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这段话翻译的大概意思是。

王徽之,字子猷,是东晋时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才华出众,却生性落拓,崇尚当时所谓的名士习气,平时不修边幅。他在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时,经常蓬头散发,衣冠不整,对他自己应负责的事情也不闻不问。但桓温欣赏他的才华,对他十分宽容。   过了几年,他又到车骑将军桓冲手下担任骑曹参军,负责管理马匹。他不改旧习,还是整天一副落拓模样。有一次,他骑马随桓冲出外巡视。不料,老天突然下起了暴雨,王徽之见桓冲坐着车,便下马钻入车中,说:“怎么能独自坐一辆车呢?我来陪陪你吧!”   桓冲见是王徽之,知他不拘小节,又见外面雨下得很大,便让他同坐。坐中,两人闲谈起来,桓冲故意问王徽之:“王参军,你在军中管理哪个部门?”   王徽之想了想说:“不知是什么部门,时常见人把马牵进牵出,我想不是骑曹,就是马曹吧!”   桓冲再问:“那你管理的马匹总数有多少?”   王徽之毫不在乎地回答:“这要问我手下马的人。我从来不去过问,怎么能知道总数有多少呢?”   桓冲又问:“听说最近马匹得病的很多,死掉的马有多少?”   王徽之神色如常,说:“我连活马的数字也不知道,怎么会知道死马数呢?”   桓冲听了,却也无可奈何,便不再问。   过了一会,雨停了,王徽之说声“打扰”,便下了车,重新骑上马,跟着桓冲前行。在唐代以前骑曹不记马是赞扬一个人不拘小节,很有才华。老杜诗,吾孙骑曹不记马,业学尸乡多养鸡。是赞扬他家里人。现在如果说这句话,是说明你对工作不负责任。具体什么时间改变的,一诺也不知道。


第二个说说四痒。在两晋时代被认为是很风流的事。掏耳,抓头,扪虱,搔背。这几个事比较有名的属于扪虱而谈了。

晋代王猛少时家境贫穷,靠卖畚箕为生。他胸怀大志,博学多闻,在华山隐居。当桓温率兵入关中时,王猛身穿破旧的短衣前去求见。在桓温面前,他一面滔滔不绝地纵论天下大事,一面把手伸进衣襟里捉虱子,旁若无人。桓温为之称奇。

后来很多诗人都赞赏过王猛。把王猛称为扪虱人。李白说,扪虱对桓公,愿得论悲辛。

陆游说,扪虱剧谈空自许,闻鸡浩叹与谁同。还有很多说王猛抓虱子的事。这里就不细说了。

第三个说个打破认知的事。嘴里含的饭也能养活人。

郗鉴逢永嘉丧乱时,避居乡下,很穷困,甚至要挨饿。乡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郗公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饭。乡里人叹道:" 大家都饥饿困乏,因为您的贤德,所以我们要共同帮助您,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养活了。"从此郗公就一个人去吃饭,把饭含在两颊旁,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两个孩子活了下来,一同南渡过江。郗公去世时,周翼任剡县令,他辞职回家,在郗公灵床前铺了草垫,为郗公守丧,一共三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魏晋的陶瓷艺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魏晋的陶瓷艺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