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五原陶瓷艺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五原陶瓷艺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受降城
中国古代,这里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在与黄河流域的各代中原王朝的交往中,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交往。
从战国至唐朝,包头境内曾几次建筑过一些古城。最早是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6年(武灵王20年)筑九原城。公元前221年秦为九原郡。汉代筑云中五原等郡。公元433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设怀朔镇。唐王朝在河套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
进入五代后,包头属辽统治。辽在这里设云内州,一直沿袭至金元,建制未变。元代初年,包头地区的冶炼业、纺织业、陶瓷业开始兴盛,出现了商品经济,商业活动随之兴旺起来。1368年(洪武元年),元亡明兴,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往岭北地区,明朝在漠南地区先后设置了卫所40多处分别为九大塞王辖区。土木堡之变英宗复辟后河套无人驻守,鞑靼在天顺年间(1457—1464)开始有规模地进入河套,后来蒙古族各部落陆续进驻河套,包头地区成为土默特部落游牧之地,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
清朝建立后,公元1741年(乾隆5年),萨拉齐建筑,设协理通判,这是包头地区最早出现的行政建制。1809 年设包头镇。1870年(同治9年)前后,包头修筑城墙,辟东、南、西、东北、西北5座城门,形成了近代包头的城市规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样的,每个地方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名字,并且其中的名字来源也是颇有历史的,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包头地名来源故事吧。
按说五千年前的阿善人应该是包头的先人,至于他们怎么消失的,史无可考,因而这个塞北地域一直无名。直到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包头属九原郡,这是包头历史上最早诞生的地名。汉朝初期仍然沿袭这一名称。到了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改九原郡为五原郡,这是包头历史上出现的第二个地名。
藏友们大家好,发个藏品大家品鉴,咱这当然不属文物噢。
明龙泉青釉衔环兽首大罐。
此罐釉色清明润泽,刻蕉叶莲辩纹托住六个神武衔环兽首,多层莲辩纹加宝珠纽盖更居特色为此罐加分不少。敬请同业品鉴。谢谢!
朋友,谢谢你的邀请。
我的瓷器收藏是20多年来,在本地区古玩市场中获得,俺只是兴趣始然,收藏使我获得了知识,了解了历史,手犬收藏的柴、汝、定、均丶官,多不被专家所认可,俺是名负其实的"国宝邦”。不过,我以历代说瓷文献记载为依据,去寻找这些瓷器的,这首先要以认识瓷器新老为基础,这与专家鉴定瓷器的著述多有出路,所以,我收藏的五大名窑瓷器多不被专家认可,但与历代说瓷文献记载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我自己认为,鉴定古瓷器要以古人记载为准,不能以当今专家的著述为准。如紫定器真赝对比图中,碗的造型是辽代出土紫定器的型制纹样特征,与专家在叙述该出土紫定器印花碗的特征完全一致,但没有千年老化的痕迹,即水光,或碎蝇翅纹,能说它就是真品吗?答案是否定的!图上123为赝品,下456为真品。
我做为一个草根收藏爱好者,已经收藏几十年了,虽然没有什么太值钱的收藏品,但大大小小,零零碎碎,杂七杂八的东西很多,也是自己多年的心血,自称“破烂大王”。
我的收藏品,玉石玛瑙,书画,钱币纸币,木器,粮票邮票,瓷器等都有涉猎,但是我以钱币为主攻,也对此颇有研究。
收藏的过程,确实有喜怒哀乐与艰辛,但是每次看到自己的藏品,却忘记所有,算是一种安慰,一种幸福。省吃俭用,也舍不得去出售一些东西,视之为生命。
做为一个农民,草根收藏者,确实也不易。有时候,和藏友们一起交流藏品,相互探讨,相互欣赏,这种乐趣,是其他人感觉不到的。
收藏三十多载,来来去去的过手藏品很多,有时与喜爱的藏品插肩而过,要挂念很久,那种感觉不言而喻,若是得到一件喜爱的藏品,又要欢喜许久。
藏品大大小小,不能一一列出,我将陆续用***的方式分享给大家,与许多藏友一起欣赏,与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五原陶瓷艺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五原陶瓷艺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ongli-cn.com/post/77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