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做陶瓷艺术的动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做陶瓷艺术的动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想烧工艺品或是仿古瓷?如果只想玩些工艺品,可以买个电窑,但电窑在超过1300度以上时,各方面条件不理想,如果想玩些变化多端的仿古瓷,就必使用煤气窑,但是一些结构原理属於专业技术,如果你没有玩过窑炉,建议你找个专业户购买,自已建容易失败
制作一件陶器,首先得选用粘土,不同的粘土通过不同的火温,便可以烧制出与瓷器有着本质区别的陶器,含高岭、长石、石英成分的陶土,经过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生产过程:选取和处理原料、制坯、干燥,对各种形体的坯胎通过刻画,施釉,最后入窑烧制,每个过程又有多个环节,出窑 收获美器……
1、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2、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3、印模
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4、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5、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做陶瓷基本工艺流程: 泥→揉泥→各种成型法→修坯(利坯)→晾坯(干燥) →施釉→装窑烧制。其中成型、施釉、烧制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成型法有:拉坯成型、手捏成型、印模成型等。
施釉是将釉料均匀的喷洒在素坯表面或绘制在白胎表面。最后烧制工艺是指在各种窑炉中用有控制的、持续的温度对黏土或黏土和釉料进行处的过程使之板结坚硬,成为陶瓷,每一种烧成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陶土要经过1-2周的自然风干后,然后进行850度高温素烧,素烧后进行上釉,再进行釉烧,釉烧后,才会呈现出一件完美的陶瓷艺术品。
宋代制瓷工艺达到新高峰
经过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和五代时期的分裂局面,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北宋***,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以后宋辽金之间的长期战争给社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总的说来社会经济仍然波浪式地向前发展。1127年以后,南宋***偏安于江南,使得南方经济也曾繁荣一时。这些都有利于制瓷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宋代制瓷工艺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宋代的瓷窑体系和现在所发现的作坊、窑址数量都超过唐朝,其规律是逐渐向交通要道和商业中心城市靠近,一种有代表性的瓷窑产品在社会上赢得声誉以后,小作坊就在附近星罗棋布地建立起来,形成一个地域广阔的瓷窑体系,如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临汝窑、龙泉窑、德化窑、同安窑、景德镇的湖田窑等都是这样。这些瓷窑为了保持他们的传统市场,进而夺取新的市场,在生产上竞争得十分激烈。宋瓷工艺的发明、革新冲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局面,驰名中外的名瓷系统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其艺术风格很快为其他地区所模仿。
宋代***办的瓷窑即官窑也取得很大成就,从此以后,各朝也都建有自己的官窑作坊。
宋朝***煤技术发达,优质煤用在烧窑上,升温高,保温时间长,促使瓷器的胎料、釉料、彩料充分进行化学反应,这就给瓷器工艺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宋朝海路交通得到开拓,沿海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对于制瓷工艺的改进和提高以及制瓷手工业的兴旺发达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十世纪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工艺、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科学和艺术的成就对瓷器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做陶瓷艺术的动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做陶瓷艺术的动作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ongli-cn.com/post/8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