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陶瓷碎片材质标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艺术陶瓷碎片材质标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对瓷片感兴趣,对于一个初学来说非常重要,许多瓷器碎片透露的信息,正是完整器物欠缺的,尤其是那种带天带地的(口沿跟圈足还有所保留),瓷片我们可以更直观的看到胎体,可以观察胎跟釉结合处的一些表现。
宋代五大名窑瓷片,元青花瓷片,明清官窑带款瓷片,品相好一点的现在价格都不菲。
瓷片若带有明确的纪年、窑场、制作者姓名,那就是藏家梦寐以求的宝贝。
从口部至腹部仰莲纹的颈部,有约为5厘米高的光素无纹部位,釉下有细刻写的残文字,为竖排,共八列,每列为两至四字不等,按不规则排列,从右到左,分别罗列如下:
“……龙泉 县小梅 窑匠 李熟 同妻陈 十二娘捨 大香炉 +觉元……”
除去两头两尾的有不明存字外,其中的“龙”“泉”“大”“觉”“元”等字稍也有残缺,但基本能猜认得出来,而“县”“熟”“陈”“捨”等为繁体字。其他的16字,个个清晰可认,还能连成句,意思完整,蕴藏信息极为丰富,此瓷片就是瓷片中的王者。
恭喜题主,你对瓷片感兴趣,至少说明你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在古陶瓷收藏上不会误入歧途,走上国宝帮的路子。
其实,瓷片非常重要,不少资深玩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从历史角度看瓷片的意义。
我们知道,近现代中国古陶瓷研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陈万里和冯先铭,他们是师徒关系。陈万里和冯先铭二人将西方田园考古的方法引入到古窑址考古研究中,走遍了散布在全国各地数千座古陶瓷窑址,根据发掘的情况,完善了中国古陶瓷的历史。
在此之前,除了《陶说》、《景德镇陶瓷实录》、《饮流斋说瓷》等少数几部中国古陶瓷专著和散见于历朝历代的一些文章外,中国陶瓷是没有一部正经的陶瓷史的。
一般的历史,主要指文字史,而陶瓷的历史,是由文字史和文物共同构成的。这些文物就是传世或出土,并收藏于博物馆的实物,还有就是窑址考古在不同时期文化层中收集的瓷片,这些瓷片能够完整体现这个窑址的时代发展脉络,从开始、发展、鼎盛、衰败。各个时期的瓷片像一本书一样展现在后人的眼前。
只有尊重和敬畏陶瓷史,才不至于在收藏的过程中走偏,国宝帮为什么抱着那些超越历史框架的各种“珍藏品”不放手,沉浸在虚无缥缈的空想里面,就是因为对陶瓷史的无知,其结果是多么的悲哀和可笑。
二、从收藏的角度看瓷片的意义
1、瓷片是某一件器物破碎后残存下来的,它是整器的一部分。它能够传递真品的信息。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2、瓷片能够直观的表现出真品的胎质、釉层、造型、彩料、纹饰个方面的细节。而对这些细节在仔细观察后的解读和理解,形成真品的标准和参照系。作为欣赏和辨识真伪的基础。
题主你好,非常高兴邀请回答这个问题,收藏古瓷器碎片,投入不大,深受年轻瓷器收藏初学者的喜爱。我们知道,当前收藏界的人士大多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特别是瓷器收藏市场,追求藏品的“高、大、上”,但是传世的瓷器精品,世间又有多少,动辄过亿、几千万、上百万拍卖天价对我们百姓来说,只能是“水中月捞不着”,可欲不可求,不如先从浩瀚的古瓷器碎片当中,管窥我国瓷器文化的博大精深。下面几点意见是本人粗浅看法:
一、古瓷器碎片是瓷器收藏初学者珍贵的学习标本,了解中国瓷器,基本知识固然重要,如果你仅仅在浏览书籍,在博物馆隔着玻璃观看,不如从近距离接触真品古瓷器碎片来得实在,它能让你更容易辩识,锻炼眼力。
二、瓷器基本知识的储备,熟识各朝代瓷器精品图案、色彩、胎釉、美术工法、书法艺术、开片等方面的知识,比如唐代越窑,宋代钧窑,清明官窑,明清青花等等,牢记脑海,精准发现目标,特别是可以填补断代或窑口资料空白的珍稀古瓷器碎片,如果有幸拾得,升值空间很大。
三、精准寻找定位的能力,市面上贩卖的碎瓷片虽多,但存世量太大或赝品太多,毫无收藏价值,精美的碎瓷片大都出现在古城***现场,河道沙场,渔民***废品抛弃场,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地方发现的概率比较高。瓷器碎片锋利易被割手,寻找时要穿戴手套。过程虽然艰辛,权当郊游散心,锻炼身体。
四、古瓷器碎片要尽量收藏能反映整器特征的瓷片,如带有口沿、颈部、底足的部位,信息量大,研究价值相对高。
五、创意灵感的开发,瓷器碎片有一种局部美感,许多有创意的年轻人将有精美图案瓷器碎片切割、包边,打制成项链吊坠佩戴,彰显个性张扬,文化品位非常浓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市场认可度很高。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古瓷器碎片中探寻、学习、体悟、揣摩古代社会文化、绘画技法、历史信息和书法的艺术魅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古瓷器碎片的收藏价格逐年升高,还是可以预期得到的。
以上的粗浅的分析回答,不知道题主是否满意?见笑了。
瓷片是学瓷的标本,古陶瓷爱好者和古陶瓷研究者对瓷片都非常感兴趣。
学瓷除了理论之外,大量地接触实物,通过对真实的历史遗存仔细的观察、研究,解读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的原料差异和工艺特征,进而解读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追溯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结合前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从接触真实标本增加对古器物的感受和一般认识。有机会的话,自己到一线工地捡拾(这是我以前很喜欢的事),各和遗存、灰坑虽说是故人的弃物,但它却是真实留存,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层,可以接触到不同年代和不同品种的瓷片、残件。
随着标本的增加,认识的提高,你会提高对标本的要求。比如你分享的几片小片,一般只能判断为明代青花,至于进一步的断代、分优劣,这些小片上的信息量就不是很充分(当然,玩得好的朋友也能会作更进一步的判断)。比如,明初到明末器物造型、胎釉特征、修足、青花钴料、纹样、绘画手法、款识都会有变化。标本是我们了解古陶瓷器物不可替代的老师,当然希望它在各个特征方面有尽可能多的显现,这样有助于更清晰、准确地作出合理的判断。许多爱好者通过对大量各品种瓷片的学习研究,获得了深刻体会,如果要接触到那么多的完整器是不可想象的。
青花人物四炉装烧倒窑残件标本
一般灰坑中,青花瓷的比例是比较多的,另外如龙泉、青白瓷也是大类,积累多了会有各种单色釉、各种彩瓷等等,品种非常多,可以分门别类收集起来,逐一弄清它的生世。
各个朝代都有不同层次和不同用途的使用要求,制作水平和艺术表现力各不相同。比如御用、官用、定烧、外销、民间用瓷,会有很大差别。官用器物、***用瓷是不计成本的,毫无异问是顶级器物。越是高端的,制作和留存必然量小,它们的价值和稀缺性会引起收藏者的追逐,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但相对完整器,有时偶能遇到,或在藏友的收藏中见到,能上上手。要知道上百万、千万、上亿的器物不是每个爱好者都能上手端详的。许多朋手持"顶级"器物,无法判定身份,也是由于没能接触真实器物,把"相似"的东西收而藏之,弄得真***莫辨。
因为瓷片标本重要性的凸现,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现仿的瓷片和残件,欺骗不知就里的爱好者,对此,初学者要有所注意。如果中了这种"苦肉计",决不单是钱财的问题,而是收藏之路走向的问题了。
瓷片标本的学习是一种投入少,产出大的事。它的产出我们从市场不断上涨的价格,拍场不断突破的纪录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_a***_]能力,是一项更大的无形资产。对标本的投入,是学习、审美、增值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瓷片收藏本来就古已有之,是玩古瓷器人的传统。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汝窑一片”,这就把瓷片也是个无价之宝说得一清二楚,也说出了什么才是最贵的瓷片。下面,我们来说一说怎样把瓷片玩好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窑口众多。如果从专的角度来说,最好在你居住最近的地方窑口入手,方便你寻找到多且全的瓷片。
想把某一窑口的瓷器讲清楚和全面,最好在万千件瓷片里挑出特殊不一般的来收藏并研究。这样既可从专业的角度理解透该窑口瓷器特征,也使自己收藏的特点瓷片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这就对能挑选到好瓷片有一定要求,最好在你住处不远的窑场来进行。按此操作,你的收藏瓷片之旅将事半功倍。收藏瓷片是一种十分崇高的生活,连北京故宫博物馆都做这种事情。下图是它馆内藏瓷片标本。
第二,中国瓷器有官民之分,也就有贵贱之说。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收藏宋代五大名窑瓷片及元青花瓷片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清代督陶官唐英,为仿造前朝名窑瓷器,常常四处寻找瓷片,买回研究并仿制,尤珍宋代五大名窑。清朝收藏瓷片巳成为一种官方行为,我们可向他学习收藏瓷片现成方式,对宋五大名窑瓷片多加关注。
元青花瓷片也是一重点收藏目标,因它是我国彩瓷的开始,又是西亚***文化与汉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存世稀少,但在印尼南海沉船上可以买到少部分瓷片。下图就是从印尼购回的元青花瓷片。
选择收藏名窑瓷片的好处,就是能看到古代顶级艺术品是什么样子,好在哪里。对个人来说,这些瓷片的升值空间大,对自己今后的收藏品增利,益处多多。
总之,收藏瓷片,可以研究某种窑口瓷器制造特征,提高我们识瓷的眼力水平。收藏名窑瓷片,不仅能让我们认识它的真面目,而且能大大增加收益,不失为一种好的投资方式。
脱离剂量谈中毒都是耍流氓,关于铅中毒,也是需要剂量的。历史上铅中毒发生频率最高是近代欧洲,欧洲曾经有一段时间大量适用铅的合金作为餐具,在长期超标的摄入中引起铅中毒,所幸,那时的铅合金餐具只有上层阶级用的起。后来,欧洲非常积极地推动降低工业产品的含铅标准,甚至到了挢抂过正的程度。参考一些电器产品欧洲的环保标准就知道。这种严格的环保标准,也深刻地影响了全球所有工业生产,即使不在欧洲销售,也受到影响。因此陶瓷制品里的铅含量在误食一小片的情况下,是无需担心这个问题的。要担心不如担心锋利的陶瓷碎片划伤消化系统器官。
一般不会中毒,陶瓷碗是泥土烧制而成,而上面的图案是由绘料制作的,绘料有的含有铅等成分,但是经过高温烧制后也就没毒了。
一般人体都有免疫力,一点半点的毒素,人体可以过滤掉。如果,身体却有不适,还请就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陶瓷碎片材质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陶瓷碎片材质标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ongli-cn.com/post/9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