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陶瓷文化艺术效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陶瓷文化艺术效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的陶瓷文化对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出现了几个特别沉溺于瓷器收藏的国王(瓷痴),这种上行下效的影响,对于风行欧洲的巴洛克风格和以后的洛可可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就是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他文韬武略、以有钱著称,但迷上了中国瓷器后却国库频频告急。凡尔赛宫装饰基本都用了蓝白二色(也就是青花的颜色),1670年路易十四下令为自己的以为宠妃建造了一座“中国宫”里面摆设的全部是中国的瓷器,可想而知,这一宫殿的瓷器价值之大难以想象。路易十四在1700年1月7日,为了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在凡尔赛宫举行了盛大舞会,他自己身穿中式服装、坐着一顶八抬大轿入场,引起巨大轰动。这是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一个缩影。欧洲社会对于中国的神秘文化崇拜达到了巅峰。
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景德镇自古以来以陶瓷文化著称,通过精美的陶瓷艺术,卓越的制瓷工艺,千年积淀,最终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确立了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瓷都”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景德镇陶瓷文化是制瓷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权威性清代《南窑笔记》载:“景德镇,在昌南之南,其冶陶始于汉季。”乾隆《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这就是说早在公元1至2世纪,此地就开始烧造陶瓷。
唐代,昌南镇的瓷器在京城被称为“***玉器”,宋代,昌南镇改称“景德镇”,得名于宋真宗年号,全国拥有这种荣耀的城市只有景德镇。元明清三朝,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到顶峰,设御窑厂生产瓷器专供皇室。到元代,改变了瓷器的配方,由一元配方变为二元配方,这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一次革命。
珍贵的遗迹窑址,精湛的制瓷工艺,独特的瓷业习俗,同样展现着浓郁的陶瓷文化内涵,形成了其他产瓷区所不能相提并论的独具特色的***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
谢邀。感谢题主问出这么有深度的问题。作为地道的邯郸人,对磁州窑并不陌生。据史料记载,隋开皇十年(590年),在漳河、滏阳河流域(今磁县、峰峰矿区)设磁州,故两河流域上的窑场后来被称为“磁州窑”。磁州窑对世界陶瓷文化的影响我认为有很多,例如化妆土的发现和使用。
在唐代以后北方各官窑都开始烧制白瓷,磁州窑也学着开始烧制白瓷。但因磁州窑所用的坯土是当地的大青土,富含氧化铁,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这和似雪的邢窑白瓷、如玉的定窑白瓷相比,不受市场欢迎。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磁州窑的工匠发现和使用了化妆土。化妆土是使用大碱土,在粗糙的胎体表面刷上一层大碱土,从而达增白和美化的效果。
邯郸的磁州窑被世人所熟知是很有戏剧性的。古代磁州窑瓷器第一次大规模发现不是在邯郸磁县和峰峰,而是在现在的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古城。宋代的巨鹿古城被洪水淹没。大量的磁州窑瓷器被完好的封印在古城内。
1918年巨鹿县大旱。人们在深挖水井的时候发现被深埋地下的巨鹿古城。挖井时首先发现了很多古代陶瓷,这些古代陶瓷就是磁州窑。
精美的宋代磁州窑陶瓷制品被文物贩子以低廉的价格收购,转手卖到了世界各地。其中日本抢购的精品,达上万件之众,至少三分之二的精品被收藏在日本种博物馆内。
巨鹿的宋代瓷器一开始被认为是定窑的仿品,直到七年后英国的一批学者深入研究了这批瓷器,认定这批瓷器和中国宋元时期的磁州民窑是同一窑型。磁州窑因而得以正名。
磁州窑对世界陶瓷文化的贡献集中可归纳三点:1,在陶瓷发展史上首次运用了白化粧土的工艺技术;2,开创了陶瓷美术绘画的历史先河,在之前都是青瓷,即单釉瓷;3,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另外值的提起的是,彭城窑变釉也是陶瓷史上重大贡献,已故陶瓷专家魏之瑜对此有很高评价,原陶瓷七厂用此技术制作的高温壁画曾获国家银质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陶瓷文化艺术效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陶瓷文化艺术效果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ongli-cn.com/post/9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