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陶瓷怎么上艺术釉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陶瓷怎么上艺术釉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钧窑是宋金时期北方又一处对制瓷工艺影响巨大的著名窑场。金代是钧窑生产的鼎盛期,尤其是其民用钧瓷产品质量最高的时期。
金代的民钧瓷器造型见有碗、盘、碟、洗、水丞、瓶、罐、炉等,施釉普遍较厚,釉色多以天蓝色为基调,间或带有绚丽的窑变红斑,其斑纹与底釉融合自然,无明显的分界线。
用砂纸或更细的砂纸水磨,取砂纸一小块,沾水在划痕处打磨,注意力量要轻,
要领是——
轻磨几下,再用毛巾擦干,反复操作,直到印痕消失。
发色十分稳定,光泽内敛,釉质腴润,造型精巧别致,蓝釉釉色十分纯正,光泽莹润,呈色鲜艳等特征
元代蓝釉瓷器技术高超,发色十分稳定,此时的蓝色犹如宝石一般美妙,光泽内敛,并不张扬,传世器物极少,因此非常珍贵。
元代的宝石蓝釉瓷器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造型从造型上看,元代蓝釉瓷,造型端庄挺拔,雄浑雅致,轮廓线条异常秀美。
2、纹饰从纹饰上看元代龙纹饰刚劲有力,神形兼备,蓝白相间,洁雅明,艺术感极强。
3、瓷胎从瓷胎上看,元代瓷胎质较为粗糙,瓷胎灰白色或淡红色,铁锈斑点和火石红(黄衣子)常见,且感觉自然,给人以一种老熟、老气感。
4、从釉彩上看,元代釉色肥润釉面深浅变化,釉色纯正,质朴古拙,有聚釉、缩釉、垂釉等特征。
元代是宝石蓝的创烧时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其宝石蓝色泽幽蓝色偏深。宝石蓝釉归类于祭蓝釉。祭蓝中晶莹如蓝宝石者被称之为宝石蓝。宝石蓝釉也是将钴料与透明釉均匀混合后施于胚胎表面,再经高温烧制而成。宝石蓝极难烧成,主要与钴料配制浓度有关。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只有宋汝瓷才能在不同的光線下改變釉色的顏色,現代仿品都不具備此特點。磚家,叫獸們沒見過真正的汝瓷只能照本宣科胡說八道。這個現象是鑑定汝瓷關健條件。
到不了宋清也没到,开片没有老的沁氧化(金丝铁线有吗?“月球坑”的蛀蚀有么?“蛤蜊光”的虹光效应在哪?)也没有使用过的痕迹。起坯方式也很现代。釉光也很贼。上哪到宋代去?这是一个不圆的盘子。。。。年代不长。。。。有支钉痕,有使用过的痕迹,豆青釉,拉坯拉的不圆(以前拉坯没电动起坯的,除了官窑很难做成规矩的圆,转速低)这些都是比较常识的常识
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颜色釉分为高温颜色釉和低温颜色釉两大类。我国传统的颜色釉一般都是以氧化铁,氧化铜等常见矿物原料为着色剂的,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霁蓝釉产生于元代,而金为着色剂的金红,产生于清代珐琅彩工艺,又称胭脂红。
胭脂红是一种以金着色、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称为"金红"。这种将金熔入釉内来着色的方法并不是景德镇瓷工发明的,而是1650年荷兰人卡西亚(Cassias)发明,1680年开始应用于瓷器绘画,直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开始在景德镇使用,主要用于珐琅彩瓷上,后来在此基础上发明了胭脂水釉,从而使金彩变成了以金为着色剂的金釉。
这种釉以黄金为着色剂(0.5-0.6%),色如胭脂,故名胭脂水釉,一般都为官窑制品。以雍正年间所制为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陶瓷怎么上艺术釉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陶瓷怎么上艺术釉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ongli-cn.com/post/98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