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陶瓷图案芭蕉寓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陶瓷图案芭蕉寓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 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华盖里,为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素有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盛誉,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布局既能吸取苏州园林艺术精华,又能因地制宜,环境以清幽自然、秀丽典雅见称。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园林文化随笔集《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中,对顺德“清晖园”有详尽描述。园林经龙氏数代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或称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晖园全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颇高,蔚为壮观,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整个园林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现有的清晖园,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
园内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园内妙联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韵尚存,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连忘返。园林艺术处理颇具匠心。园内叠石***山,曲水流觞,曲径回廊,景趣盎然。银杏千秋,百龄龙眼,玉棠春瑞,沙柳飘扬。闲步曲桥喜看金鲤碧波嬉戏;徐行花径,好赏绿树时花扑面。时而庭园内传出袅袅弦歌,听一粤曲,令人心清耳悦,如醉如痴。园内保存的一套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就是一套目前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套色雕刻玻璃珍品,已被初步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一开始,赏瓶都是统一的青花瓷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颈部绘有青花蕉叶纹,腹部为缠枝莲纹,辅以海水、如意云头、蕉叶、回纹、变形莲瓣和忍冬纹等边饰。蕉叶纹指以芭蕉叶图案作二方连续展开形成的装饰性图案,从宋代开始用于装饰瓷器。缠枝莲纹是以一种藤蔓卷草与莲花组成的纹饰,因花枝缠绕不断,有吉祥永续之意,在元明清非常盛行。
清廷做什么事都要有吉祥寓意,赏瓶上的纹饰也是有讲究的:“青”花和“莲”纹组合在一起,就有了清廉之意,这种瓶子寄托着皇帝的厚望与警示,用来赏赐大臣再合适不过。
赏瓶的外观在不同朝代会有一些变化,虽然整体上大致相同,但嘉庆、道光、同治这三年中的器形不及雍正、乾隆时饱满,纹饰线条也更加简化粗放,整体上显得呆板,不如前朝质量精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陶瓷图案芭蕉寓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陶瓷图案芭蕉寓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ongli-cn.com/post/33941.html